用小说法,而以记史

2024-9-22 17:08:06来源:齐鲁晚报

《说史记:小说一样的历史》 杨早 著 后浪|北京联合出版公司

鲁迅在《中【zhōng】国小说【shuō】史略》中评《聊【liáo】斋志异【yì】》是“用传奇法,而以志怪”,意思是蒲松龄是用【yòng】唐传【chuán】奇【qí】的写法,来【lái】叙写六朝志【zhì】怪的题材【cái】。同【tóng】书评唐传奇云:“叙述【shù】宛【wǎn】转,文【wén】辞华艳,与六【liù】朝之粗陈梗概者较【jiào】,演【yǎn】进之迹甚明。”倘以“叙述宛转【zhuǎn】,文辞【cí】华艳”八字来评《聊斋志异【yì】》,确实也很【hěn】贴【tiē】切。纪晓岚看不惯蒲松龄的地方,怕也在这里:蒲松龄把子虚【xū】乌有的事写得太细密、太逼真,不【bú】可能是从【cóng】乡【xiāng】野村老那里【lǐ】听来的故【gù】事转述,里面灌【guàn】注了作者自己无限的【de】想象力。

莫言说【shuō】他继承了蒲松龄的传【chuán】统【tǒng】,论者【zhě】多集中【zhōng】于研究两人同致力于民间故事的挖掘,而忽略了“叙述【shù】宛转,文辞【cí】华艳”的【de】一脉相承。其实再溯源头,就该是“无韵【yùn】之离骚”《史【shǐ】记》。司马迁写鸿门【mén】宴,写【xiě】荆轲刺秦,三翻四【sì】叠,动人【rén】心魄,实【shí】开唐传奇之【zhī】先河。王小波【bō】重写【xiě】唐人故事,从《甘泽谣》《无【wú】双传》《虬髯【rán】客传【chuán】》抓取情节人物,更【gèng】是将古今熔于一炉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前【qián】面【miàn】的帽子很【hěn】大【dà】,罗列【liè】名家,好像他们跟《说史记》有什么关联。其【qí】实没有。我【wǒ】只是想说【shuō】,有时【shí】“故【gù】事”(story)和小说(novel)的区别,或许就在于【yú】细节之多寡、进程之【zhī】平【píng】曲、想【xiǎng】象力之有无。

曾自【zì】况《野史记》是“用新闻法,以【yǐ】写掌故”,古今笔【bǐ】记掌故,多【duō】是千篇【piān】一律的第【dì】三人【rén】称全知视角,像纪晓岚这种自【zì】命严谨【jǐn】的作者【zhě】,恨不得每则笔记都道【dào】明出处,会不自觉地使用限制视角,也就会【huì】留下供读者想象【xiàng】的空白【bái】。这是《阅【yuè】微草堂笔记【jì】》的好处。而我有意识地改【gǎi】用一些新闻的写法,因为新闻可【kě】以【yǐ】选【xuǎn】择从不【bú】同在【zài】场者的【de】视角进入一个故【gù】事,也可以用口述【shù】实【shí】录【lù】的形式【shì】,这就【jiù】让掌故【gù】的写【xiě】法丰富起来。

到了《说史记》,我就在想:要不要有意识地再【zài】往前跨一步【bù】?掌【zhǎng】故还是短小,适合一个截面或【huò】片段,有时不得不用“快进”的方式,也很难有【yǒu】细【xì】节的描【miáo】写。如果【guǒ】写【xiě】得【dé】再长【zhǎng】一些【xiē】,耐下心来慢慢【màn】进入人【rén】物与故事,或许能获【huò】得更【gèng】多元的表达、更现场的感【gǎn】觉。

可是这样一【yī】来【lái】,难度何止倍【bèi】增。因为这【zhè】些故事本已【yǐ】经过了史书的【de】锤炼与【yǔ】浓缩,仿佛一片新【xīn】鲜的牛【niú】羊肉,已经风干日晒成可卷可藏【cáng】、费牙费【fèi】劲【jìn】的【de】肉纸,再要将它泡在【zài】水里,想复原成能【néng】炒能炸的肉片、肉丁,且不说能做到多高的还原度【dù】,水【shuǐ】从何【hé】来?无非就是各种史料的【de】拼【pīn】合剔取,再就是【shì】作者的“历史想象【xiàng】力”了。

历史需不【bú】需要想象力?人言人殊。常常需要给别人讲一个道理:史料不【bú】是历史,对史料的【de】阐【chǎn】述【shù】才【cái】是历史。一堆【duī】断烂朝报,要【yào】连缀拼接成一段【duàn】看似完整的历史,想象力必然要参与其间【jiān】。人们【men】常说【shuō】追寻【xún】历史真相,其【qí】实得到【dào】的只是【shì】某种对历史的【de】解释,当然有高【gāo】下精粗之别【bié】,但“真【zhēn】实【shí】”只【zhī】是【shì】,用章太【tài】炎的话说,“古【gǔ】人之虚言”。

从这【zhè】个【gè】角度上【shàng】说,历史与小说,同属叙事,它们之间【jiān】并没有一道不【bú】可跨越的藩篱。《史记》就是兼二【èr】者之美——这也【yě】是纪传体的特色【sè】,要写活人物,就不可能不运【yùn】用文【wén】学【xué】的【de】手【shǒu】法。即使是编年体,一字之【zhī】择,片语之炼,写【xiě】者的【de】倾向自然就【jiù】在其【qí】中,也就【jiù】引【yǐn】导着【zhe】读者看向他心中的【de】历史图【tú】景。

读者【zhě】可以只【zhī】看文章好坏,管【guǎn】你历史还是小【xiǎo】说。作者心中,不【bú】能没有原【yuán】则。蝙蝠似禽似兽【shòu】,但生物学【xué】上总【zǒng】会【huì】给它个定性【xìng】。如果你来问我,我【wǒ】会【huì】说,我写的还是历史,只不过“用小【xiǎo】说法,而以记史”。

《说史记》诸篇的叙事者大都是伪托的,但不等于【yú】书里的细【xì】节是编【biān】造【zào】的,可是我也不敢说每一【yī】个细节【jiē】都经【jīng】得起【qǐ】严【yán】格【gé】的推【tuī】敲。我给自己【jǐ】定的原则大【dà】抵是:不编情节,对话和场【chǎng】景可以想象,但事【shì】件与情【qíng】节【jiē】必须有【yǒu】史【shǐ】料记述。《觉醒【xǐng】年代》的编剧说“大事不虚【xū】,小【xiǎo】事不拘”,我写的历【lì】史,跟这【zhè】部剧还是不太一【yī】样,小【xiǎo】事我也拘,但是现场的【de】氛围,确实只能依靠想象。

其实要分清叙事者是否伪托,非常容易,如果【guǒ】实有其【qí】人,他会有【yǒu】实在的姓【xìng】名与身份【fèn】,否则叙【xù】事者【zhě】只是【shì】一个【gè】功能性【xìng】的符号,代表【biǎo】着一【yī】种【zhǒng】视角,亲【qīn】历者、旁观【guān】者、听闻者……我想追寻的并非清晰的历【lì】史阐述,而恰恰是【shì】混沌难言【yán】的历史现场感,每个人都【dōu】像瞎子【zǐ】摸【mō】象,只了【le】解【jiě】一【yī】部分事实——即使我们这些后世的人,又【yòu】何【hé】尝知晓全部信息?所以【yǐ】这些篇什的目标,就是将【jiāng】近代史这个庞然大物放在一具单筒望【wàng】远【yuǎn】镜【jìng】里观察,求其细不求其宏。

出于【yú】这个目的【de】,我选择的叙事者,往往会是【shì】一【yī】些小【xiǎo】人物,门【mén】房、丫鬟【huán】、学徒、闲【xián】人……最好用的,还是职在录事的【de】记【jì】者。为了【le】追寻鲜活的历史场景,我不惮于在想象中化【huà】身穿越【yuè】者,用这种另【lìng】类的方式【shì】贴近历史【shǐ】,再贴近一【yī】点。

为你推荐

最新资讯

股票软件